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非著名艺术家

进我博客,开你眼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观察与表现  

2017-07-03 18:35:44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【本文摘自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一书,作者杨仁敏(1949- ),时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。本博客将陆续摘录刊登这本书中的”观察与表现“、”作画步骤“、”技法示范“等内容,与广大刚笔画爱好者分享,共同学习进步,敬请期待。】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(一)观察与表现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1.  观察方法
        绘画艺术,作为一种“再现静的艺术”,其基本特征是它的瞬间性。
        而在这视觉瞬间中,并不是所有视觉范围内的东西都是同样清晰的。实际上最清晰的只能是某一点,其余地方往往“视而不见”。
        (视觉的)瞬间性限定了人们的视觉中心只能聚集在视觉范围内中的某一点,而不可能在视觉所及的整个范围内都一样清楚。也不能在瞬间中有多个同样的视觉中心。照相机在摄取景像时必须调整焦距,以保证拍摄的主题处在清晰范围内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        在做画过程中,如果不把握住整体,很可能是将观察到的每一个清晰的局部,“忠实”地组装成一幅画面,而没有注意到当他们看清楚某一个局部的瞬间,其他局部却是处在模糊中的。这种处处清楚、处处是视觉中心的现象恰好违反了绘画的瞬间原则。结果必然造成画面“散“、”不整体“。要纠正这种毛病不是仅靠勤奋作画就能解决的,首先必须从观念上认识,从而把正确的方法贯穿到具体作画过程中去。
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(一)观察与表现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        正确的观察方法必须以尊重绘画的瞬间性为原则。无论你观察多久,也不管你注视过景物的多少个细部,待落实到画面上,就应该记住你所描绘的是无穷小的片刻,原则上只能以某一点作为视觉中心。其余的地方就要依次减弱,以保证画面传达给观众的是一个”完美的瞬间“,是具有轻重缓急、前后主次等富有层次的整体,而不是看到什么就抄录什么。特别是作画趋于完成的时候,更要反复回到整体上来观察,回到原先最吸引你的趣味中心上来观察,审视一下画面其它部位是否太突出而影响到整体。在这个时候,画面需要处理的常常不是加强趣味中心的描绘刻画,反而倒是对其他部位的减弱,以保证画面的整体性。
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(一)观察与表现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2. 手的训练
        手的训练,不光是指对形体的准确描绘,而且更要侧重对钢笔画表现技巧的探索和追求。
        作画的过程并不是毫无想象力的对对象进行乏味的抄袭,笨拙的解释,而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感受,充分发挥绘画工具的特有表现力,对对象进行发掘,找到它的真实。这样,出现在纸面上的就不会是外轮廓的单调重复,不会是黑白关系的机械转换,而是一种生动自然的钢笔点线结构。在某种意义上,我们可以说,是将客观真实”翻译“成了有趣的点线组成的笔触。欣赏者在纸面上见到的,就是画家给与的笔触,通过视觉混合,还原成客观的真实。这种还原后的真实,就形成了艺术家的情绪和欣赏者的交流。这才是完整的欣赏过程,也就是钢笔画技巧的价值所在了。 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(一)观察与表现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         列维坦说过:”什么是创作画?它是经过画家的旗帜过滤之后的自然的一角。如果没有这种过滤,那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。”
杨仁敏:《钢笔风景画技法》(一)观察与表现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